2025年7月10日,宜春学院政法学院院长黄心华、副院长罗许生、法律援助工作站陈淑文老师送10名法学专业优秀学子前往丰城市司法局,开启为期5周的暑期专业实践。本次实践以“校地协同育法治人才,专业实践助基层治理”为目标,既是落实依法治省、依法治市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法学学子扎根基层、锤炼本领的生动课堂。 丰城市司法局对此次实践高度重视,对学生实习单位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司法局政治处主任蔡璇在座谈中表示:“这是深化校地法治共建的重要一步,司法局将全力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保障,让学生们在丰城的法治土壤上学有所获、干有所成”。 本次实践紧扣“基层服务、人才培养、校地合作”三大目标,为学子们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元的实践内容,让理论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 ✅ 社区普法“精准滴灌” 师生们深入社区、乡村一线,通过法治讲座、法律咨询台、线上推送等多种形式,聚焦“民法典与生活”“防范养老诈骗”“农民工工资维权”三大民生主题,让法律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 课题调研“靶向发力” 围绕“基层矛盾纠纷‘调解+普法’联动机制”“乡村‘法律明白人’作用发挥”等课题,采用文献梳理、实地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挖掘基层法治建设的痛点与亮点,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 法律援助“实战练兵” 在专业教师和司法干部的指导下,学生们参与接待群众、整理案卷、撰写法律文书,让“纸上法条”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手中利器”。 ✅ 司法业务“全景观察” 学生接触了解社区矫正信息录入、人民调解观摩、法治培训会务等工作,全方位了解基层司法行政的实际运作。 跨部门实践:在“大法治”格局中拓宽视野 “不仅仅局限于司法局,更要让学生们看到更广阔的法治天地!”丰城市司法局将10名学子分配到卫健委、水利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等7个政府部门的法治岗位进行锻炼。 这种“跨部门历练”让同学们既能了解交通运输局的执法规范,也能接触农业农村局的涉农法治需求,在不同领域的依法行政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大法治”工作格局的内涵——原来法治建设,藏在每一个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细节里。 全链条保障:让实践走得稳、走得远 为确保实践顺利推进,校地双方共同筑起了“多重保障网”: “双导师”护航:司法局业务骨干线下手把手指导,学院2名“云导师”线上随时答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衔接。 安全保障无死角:学生需每日签到、晚报平安,行前还会接受安全培训并制定应急预案。 实践成果可落地:从前期对接、中期交流到总结评估,实行全程闭环管理,最终将形成调研报告、普法材料合集等成果。 院长寄语:在基层沃土上淬炼真本领 “俯下身子,才能读懂法治的温度;沉到一线,方能练就服务的能力。”黄心华院长在动员会上的话掷地有声。他希望同学们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招,在参与基层治理中提升专业素养,让青春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此刻,宜春学院政法学院的学子们已在丰城的法治一线忙碌起来。 未来五周,他们将用脚步丈量基层法治的广度,用专业诠释青春的担当。这场校地协同的育人实践,不仅是一次能力的锤炼,更是一次初心的洗礼。期待他们带着收获归来,为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写下更生动的篇章!
编辑:程婕瑞 校对:沈铭耀 一审:张 鑫 二审:陈淑文 终审:江海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