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巡礼·立德树人】 立德育人 于无声处——记我院退休教师邹建辉

发布时间:2025-08-01

邹建辉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曾任法学基础理论教研室主任,江西省法学教材编委会委员,江西省法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曾获“校优秀主讲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主要承担《宪法学》《法律文书学》《律师制度和事务》等课程教学。江西省甘雨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

授渔于人 重在责任

作为政法学院的老师,邹老师主讲的是《宪法》。他说《宪法》是所有法律的基础与根本,它能够培养人们的日常法律思维和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对人、对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在面对枯燥无味的法律教学时,邹老师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又结合案例具体分析,平时平易近人的风格也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邹老师在批改学生毕业论文

谈及自己的执教生涯时,邹老师这样说到:“我1986年就开始从事教师这个职业了,现在也快30年了。我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学生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作为法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培养严谨理性的法律思维。我比较欣赏敢于批判、表达自我、拥有辩证思维的学生。尽管每届学生里都有那么一两个思维过于活跃、想法激进的学生,但我在聆听他们的看法,与之交流的同时会给予适当的引导,避免因此可能给他们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不便。”邹老师强调,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在于育人。我们做老师的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在人生道路上走好、走远,不仅仅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是品格格局的提升

在被问到老师您对政法学院学生在处理学习与就业关系方面有什么看法呢这个问题时,邹老师表示到,法学专业起点高,后劲足。学生们首先还是应以学习为主,不要过早的把重心放在就业这方面。对于找工作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过分关注就业会使同学们分散精力,产生焦虑的情绪。越临近毕业,焦虑就会越严重。在大学的前几年认真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完善自我,稳步进行。

尽绵薄之力 解百姓之惑

除去教师的身份,邹建辉老师还是江西省甘雨律师事务所的一名律师。工作之余,在宜春的法律援助中心自愿做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是一项义务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但由于资金短缺,人员稀少,致使这项工作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事务所的两地,奔波邹老师并不觉得累,反而很开心,他说:这是每个懂法学法的人都应该做的,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帮百姓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对社会和个人都意义重大。当谈到让他感触最深的例子时,邹老师回忆道,前几个月有一个人拨打了法律援助专线说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宜春本地工友在外地工作时不慎手指被轧,在与雇主的交涉中,雇主以未签订合同为由拒绝承担责任,而仅仅赔偿了其住院期间的医药费另加几百元的补偿金,加上自己也不知道这种事故在法律中应该属于什么情况,便拨打了宜春市的法律援助专线找到了邹老师。首先,邹老师悉心为这位工友分析了雇佣关系和劳动关系的区别。而这家用人单位有具体的营业场所和营业执照,与员工之间的纠纷是劳动纠纷,属于劳动法调整的范畴。应先弄清伤势情况分析事情的起因,请有关部门进行劳动督察,进行维权。并给工友进行收集证明和伤情鉴定指明了方向,解答了这位工友的疑惑。

为人民维权,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救济。当人们听到解答,解释后感觉到满意,让百姓体会到温暖,这就是使我参加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回忆起法律援助的那段历程邹老师全然不觉得辛苦,认为自己还有不小的需要学习的空间。

邹老师对教育、工作的认真和热爱无时无刻不表现于与我们交谈的话语间。一句不只是我们老师,同学们也可以加入这项活动将对学生的殷切期于言表间全然展现。

邹老师看望我院校友

桃李芬芳 师生情深

问及老师忙碌的工作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兴趣爱好,邹老师莞尔道:无他,看书而已。此外就是和学生聊天谈人生了。在专业之外最喜文学艺术类,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文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如是表示,低层次运用:交流时避免粗俗,工作运用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更高追求提升自己的人文情怀。对学生毫无保留的关爱,让他的学生们都亲切称呼他为邹邹。而邹老师内心也尤其珍惜与学生间的情谊,他曾在自己一篇游记这样写道:人心的内存都有限,整理清除是网民的日常功课。但仍有这样的人,无论科技如何进步,无论世道如何改变人心,内心的柔软却不离不弃,几载的相聚凝成长久的记忆,美好的祝愿与生命同辉,如是,我们谓之感情。每当这时候,我就深切地感到并痛切的自责,我的疏懒怠惰是多么的凉薄。虽说我的内心已随年龄的暴涨变得越来越如古井般微澜不兴,但此时此地此刻也颇有点难为情。为了救赎自己,我愿意用喑哑的声音、鄙陋的词句,为我的学生对老师的深情厚意点个赞。以我们那时的偶像舒婷咏厦门三角梅的诗句作结吧,些微表达我对可亲可爱的学生的谢意和祝福:

不拘墙头、路旁

无论草坡、石隙

只要阳光常年有

春夏秋冬

都是你的花期

供稿:校学生记者团

                                    图文编辑: 吴 倩

                                       图文一审:张 

  图文二审:罗许生

图文三审:江海华


打印此文】【关闭窗口